耕耘风雨谋扶桑

烈日依舊躁動的時候,夏天成了故事,回頭看,秋天成了風景。凉意已至,秋雨丝丝,秋風拂過的脸颊格外清爽。站在窗前往下看,我打開搜索引擎,給樓下大樟樹摇落的秋思發了一條信息,讓我拾起那一點點鄉愁。
 
突然,一聲“老同學!好久不見!”身後響起,打斷了我關於飛奔的思考。回頭一看,一個中等身材的瘦子站在他面前,仔細看著他,熟悉的脸卻叫不出名字,呵呵,尴尬了兩次。來訪者是客人。坐下,遞杯熱茶,聽他說。
 
來人是羅永華,初中同學。正式爲永興縣第五中學政教處主任。他已經教書30多年了。從之前的青葱少年,磨練出了銀根,有點老了。小聲說實際身份是大佈江鄉東坑村扶贫第一支部書記,紮根基層扶贫三年。
 
熟悉這個名字的羅永華,因爲同學關係,不記得了。因爲已經畢業40多年,從未谋面,記憶模糊。看了红網上發表的一個“爲大家放棄家庭,帶著老婆帶著扶贫”的故事,印象很深。大概意思是,在《一個都不能少》的號角吹響神州大地的時候,已經從教30年的羅永華主動請缨加入扶贫隊伍,爲了安心紮根農村,擔起扶贫重任。很難說服老婆放棄開了20多年,年收入20萬的店。她帶著女兒和他一起上山,就地扶贫,沒有怨言,有的是滿滿的情懷,濃濃的愛意,默默的陪伴。
 
僅有一颗堅定的扶贫之心是不夠的,更多的需要當地幹部群眾的理解和支持。羅永華說,其實放棄安逸的教師工作,不放鬆地深入大山,是需要很大勇氣和動力的。當這種勇氣被嘲笑,動力被忽視的時候,需要一颗更強大的心去承受和堅持。有時候爲了一件迫不及待要完成而不注重細節的事情,把問題處理的圆滿,得到的卻是自以爲是,狂妄的表現,想出名的瘋子,任性的定位。我會從心底一次又一次的摺磨自己,不管是錯是對。
 
夜幕降臨,山風吹來,偶爾聽到幾聲狗叫,有點落寞。有一段時間,我很迷茫,不知道該何去何從。但通過自己的努力,現有贫困戶人均純收入逐年增加,扶贫隊伍逐年壯大。我看著贫困戶們的笑脸,還有“羅書記”的親切,什麼是苦,什麼是纍,什麼是苦?是啊,當有人負重前行,別說歲月静好。既然選择了,就要锐意進取,乘風破浪。我的生活由我決定。
 
近年來,羅永華在扶贫方面的成就,通過眾多媒體的報導而廣爲人知。他說成名只是暫時的渲染,之後就清楚了,沒必要再提了。我們要做的就是把扶贫當成事業,把驻村當成家鄉,把老百姓當成親人,把贫困戶當成家人。許多贫困戶已經脱贫致富。採訪羅永華的記者朱深情地說,鞠躬盡瘁,死而後已的羅永華,給一個新時代扶贫路上的實践者做了很好的交代。
 
是的,對於贫困戶來說,就是自己的家人。不管在哪里,在哪里,都要有求必應,不講價。贫困戶李慧娟每次提起羅永華都會淚流滿面。她說,如果沒有羅書記,她早就死了。北風凛冽的半夜,她突然舊病復發,生命危在旦夕。我該怎麼辦?我們做什麼呢好在老公記得牆上貼的羅永華便民聯係卡,特別醒目,記錄了他的聯係電話。他立即拨通了電話,沒有耽搁。十分鍾後,羅永華開著他的私家車到了,二話沒說,抱起李慧娟,放進車里,直奔大佈江醫院。由於條件有限,他不能完全控製自己的病情。直接轉到了縣第一人民醫院,掛號交费住院,忙得不可開交。最後我在車上休息了一個多小時,回到了村子里。李慧娟的丈夫望著遠處的車頭燈,猶豫著,摇著嘴脣,揮動著他粗糙的手,在黑暗中舞動了很久。夜晚,寧静再一次被打破,奔向黎明。第二天,羅永華在充滿朝霞的路上繼續前行。
 
山還是那山,路卻成了通途;土地還是那塊地,房子卻換了新房子;人還是那些人,但脸上都是笑容。但是,羅永華的脸上寫滿了故事,他的骨子里充滿了善良。他繼續耕耘風雨,規劃人民的未來。初升的太陽特別溫暖。

相关文章

********
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

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